作者: 王富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26 09:24
麥收剛過,陽光灑滿大地。在單縣高韋莊鎮馬寨村寬敞明亮的村民大禮堂內,一場熱鬧而簡樸的婚禮正在舉行。紅毯鋪地、燈籠高掛,村民們圍坐在長桌旁,吃著瓜子糖塊,鼓掌為新人送上祝福。
“這個大禮堂真方便!不僅免費使用,連桌椅都配齊了。”新郎的父親張方明滿臉笑容地說,“以前辦喜宴得搭棚子,夏天曬、冬天冷,現在多體面!”
這是如今馬寨村村民生活的縮影。誰能想到,這個環境優美、產業興旺、文化活躍的“全國文明村”,曾是個出名的“爛攤子”。
“村子窮,村貌差,人心散,民風悍。”高韋莊鎮黨委書記黃開敏回憶道,“是村黨支部書記張付亮帶著班子拼命干,才把這只‘丑小鴨’變成了‘白天鵝’。”
張付亮,這位年近六旬的老黨員,自1984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,一干就是40年。他常說:“只要群眾不滿意,就是咱的工作沒做好!”憑著這份信念,他帶領全村人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、產業帶動、文化潤村的振興之路。
走進今天的馬寨村,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的兩層聯排別墅,家家戶戶門前花果飄香,街道干凈整潔,仿佛置身于一幅鄉村畫卷。
“我們2018年建的新村,外墻有保溫層,冬暖夏涼,還有高標準衛生室、幼兒園、超市、文化廣場和老年活動中心。”張付亮一邊領著記者參觀一邊介紹。
夜幕降臨,文化廣場上燈火通明。秧歌隊、手鼓隊、廣場舞輪番登場,年輕人還搞起了直播帶貨,整個村莊充滿活力。“晚上跳跳舞、唱唱歌,孩子們也愛回來住。”跳廣場舞的王玲笑著說,“這日子不比城里差。”
這一切的背后,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強力推動。近年來,馬寨村整合土地資源,與縣農業旅游發展公司合作,打造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;利用黃河故道灘區閑置土地,栽種600余畝大櫻桃,建設水產養殖場,開發集觀光、采摘、垂釣于一體的文旅基地。
“2022年,村集體收入達105.7萬元,是全鎮首個集體經濟破百萬元的村。”張付亮自豪地說,“2024年達到120萬元,群眾分紅加上家門口就業,收入一年比一年高。”
更令人稱道的是,村里還通過建設大禮堂實現多重效益。“一方面,村民可免費使用禮堂,省心又省錢。另一方面開展公共服務,還能增加村集體收入。”張付亮指著禮堂屋頂上的光伏板說,“這里每年租金3萬元,加上光伏發電,又能增收6萬多元。”
如今的馬寨村,不僅是省級美麗鄉村、美麗村居示范村,更是全省景區化村莊之一,并于近日榮獲“全國文明村莊”稱號。
張付亮本人也被省委授予“省級優秀共產黨員”“齊魯鄉村之星”,被省委組織部評為“擔當作為好書記”,記個人三等功,還榮獲“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”稱號。“榮譽都是群眾給的。”張付亮樸實地說,“沒有大家的支持,哪有今天的成績?”
從“窮亂差”到“好富美”,馬寨村的蝶變,是一次黨建引領、產業支撐、文化浸潤、治理有效的生動實踐,不僅改變了村莊面貌,更重塑了群眾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。
通訊員 耿雪凌 記者 王富剛